北12春009班網誌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20150416上課通知(含0409摘要-上士道_ 學菩薩行24)


敬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什麼是布施波羅蜜?

「波羅蜜」是梵音,中譯為「到彼岸」之義。「彼岸」則是指成佛之岸。依此釋義,當知布施波羅蜜的原意,便是指一個菩薩行者必須依與成佛之理相應的布施法來修學布施之行,才能渡布施河到彼岸,與究竟佛道的彼岸相應,才能稱為布施波羅蜜成就。

 

而要如何行布施,才能到達成佛的彼岸,完成布施波羅蜜的修學呢?這是一個非常深入、深廣的問題,師父說:

 

在因地當中是與聞思相應,果位當中是與修證相應,有如是因,感如是果!就布施而言,不是馬上叫你捨頭目腦髓,第一步重要的,是先把這個道理聽懂,然後思惟觀察。

 

當有些人來要你財的時候 ~ 他成就你這方面的財施。

當有些人來要讓你做事情 ~ 他成就你的無畏施!而且還讓你賺你的功德田、資糧田哪!

 

是故身語非為主要 唯心為主。」了解了布施的道理以後,現在就算我們沒有東西可以送給別人,我們照樣可修,為什麼?修的是心」!所以你處處地方,要使得自己的捨心增長,捨心增長。

 

上週研討課久違的家聲老師,也回來與我們一起研討精彩的六度四攝。真的,想到歡喜的相聚中,再六十頁的進度,大家就要升上增上班了,每周四相聚的機會也已進入倒數了。且讓我們在在珍惜這菩提道上殊勝難得的共學時光!

 

【本周04/16 () 消文進度】

1: P273/L1 第四施等 ~ P274/L7 暫施自在    (手抄15P91/L3P101/L6)

2: P274/L8 第二廣釋 ~P275/L10 當知有罪    (P101/L7P114/L9

3: P275/L11 三就自身 ~P277/L3 即是有犯     (P114/L10-p126/L2)

 

期待週四(4/16)再度以法接續善緣、以法截斷等流習氣。

堅持學習,祈求師父上師加持,長養我們慈悲與智慧。

----------------------------------------------------------------------------------

 

【上週04/09()課程內容摘要】

進度:廣論P262/L7 第二兼說 ~ P265/LL5 生惠施心(手抄14 P209/L4P265/L8)

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庚三正釋學習學處之次第→辛一於總大乘學習道理→壬三受以如何學習道理→癸二其中能攝諸學道理→子二兼說次第決定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子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丑一學習六度熟自佛法

學習六度熟自佛法分六:學習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靜慮 般若道理

學習布施分四布施度性轉趣發起布施方便(策發布施要有正確的方法) 布施差別 此等略義

布施差別有三 總一切依當如何行;觀待別依所有差別布施自性所有差別

  布施自性所有差別 法施 無畏施 財施 : 實捨財施 唯意樂施

     實捨財施分三: 捨財道理 若不能捨當如何行 習近對治佈施障礙

          捨財道理分四: 惠施何田 何心惠施 如何行施 施何等物

 

財施分二: ① 實捨財施; ② 唯意樂施。

捨財的道理包括:壹、惠施何田(佈施的對象);貳、何心惠施(佈施的意樂);參、如何行施(佈施的方法);肆、施何等物(佈施的物品)

 

壹、惠施何田(佈施的對象) 略有十種:

一諸親友於自有恩,二諸怨敵謂作損害,三中庸者俱無恩怨,四有德者謂具戒等,五有過者謂戒犯等,六劣於己,七與自等,八勝於自,九者富樂,十者貧苦。

 

: 何心惠施(佈施的意樂) 一、 應具的意樂 二、應斷除的意樂

 

一、 應具的意樂分二: 1. 總的應具三種意樂 2 別說

1. 的應具三種意樂

1.1 緣所為事的意樂: 應作圓滿菩提資糧想

1.2 緣所施物的意樂: 應作他物想

1.3 緣行施田的意樂: 應作善知識想

2. 說分二

2.1 別說緣所為事的意樂: 佈施每一件物品時,心中應想為了如是如是的目的而佈施,總之佈施何物,就借此物引起相應的意樂。

2.2別說緣田的意樂:針對不同有情所採取的不同意樂。若以慈悲喜捨對應,即:對怨敵應以慈心佈施,對苦難者應以悲心佈施,對具德者應以喜心佈施,對有恩者應以平等心佈施。

引月稱菩薩聖言證明“對於諸田應安住平等心”,行善和施果都應一併佈施。

引《無量功德贊》證明對於苦田尤應安住悲憫。

 

二、應斷除的意樂分二: 1.  斷惡見取等七種 2. 斷邪命意樂等七種

1. 斷惡見取等七種分七:

無惡見取(不惡見取)意樂 無高舉(不傲慢)意樂: 無依止(不求名)意樂: 無怯弱(不怯弱)意樂 無背棄(不背棄眾生)意樂 無望報(不求回報)意樂 無希望異熟(不求異熟):意樂

小結: 這並不是破斥暫時希求這些樂果,而是破斥唯獨以三界身、財為究竟之所求。此處須簡別“暫時”和“究竟”,雖然不以人天福報為究竟,但並不遮止暫時希求。

 

2.  斷邪命意樂等七種

1 所謂邪命意樂,即心想:我作佈施,國王等知道我能佈施,便會恭敬承事我。

2 不應當顧慮施捨之後自己會貧窮而不佈施。

3 對乞者沒有欺誑之心,

4 對乞者也沒有心不歡喜的忿恚心。

5 對乞者也沒有心不歡喜的散亂心。

6 乞者來作各種邪行,應當心無厭患。

7雖見乞者有欺詐等過失,但也沒有宣揚他人過失的心。

小結:對於從別別佈施自然產生別別果報,菩薩深生勝解,內心深忍而佈施,不因任何境緣而動搖自己的佈施。

 

參 、如何行施分二:

一、 應當捨離的加行有:

 1. 讓他心生苦惱後才給。

 2. 讓人去做與正法、因果、世間道理相違的事情,然後才給他。

 3. 首先承諾給這些,之後減少數量或換成粗劣之物。

 4. 數了自己的恩德之後,再給乞者。

 5. 本可一次性佈施,卻分成很多次,每一次都稍稍給一點。

 6. 自己做國王時,奪取他人的妻子、兒女等,轉施給其他人。

 7. 侵奪父母、妻子、奴僕、親戚、眷屬的財物而用以佈施,或者逼惱彼等,以彼等財物施捨乞

   求者。

 8. 能損害他人的方便,比如,打罵、恐嚇、毀辱、捆綁、拘禁、斫剌、驅擯……,以這些方便

   損害此人,然後對彼人作佈施。

 9. 自己因為懶惰不願意活動,而讓人代為佈施。

10. 對前來乞求的人呵斥、責備、嘲笑,在一旁譏諷、輕侮、戲弄他,或說粗惡語恐嚇之後再給

    他。

11.菩薩在佛教中出家,違越佛制學處而行佈施。比如,佛制定比丘不能去王宮佈施,比丘卻違

   越佛制進入王宮。

12.不能做到一有資財就隨時佈施,而是長時間逐漸積聚之後一次性施捨。

 

n   宣說“應當斷除積集而施”的道理。

菩薩見積累而施的佈施有罪,見隨有隨施的佈施無罪。原因是

① 積集之後再頓時佈施,福德並未增多。

② 在積累期間,拒絕了許多乞求資具的眾生,而使他們心生怨恨,對菩薩不生信心

③ 最後佈施給並未希求的人,意義不大。

 

二、當以何等加行佈施分四

1. 自作加行如理佈施及其果報

此句含有六個內容1舒顏平視、含笑先言,2隨對何田皆應恭敬,3親手、4應時,5於他無損,6耐難行苦而行惠施。┘



出處

加行

果報

《諦者品》

恭敬施

感親友等而為敬重

《諦者品》

()手施

感得承事

《俱舍論》

能獲得廣大資財

《諦者品》

應時施

感一切事應時成辦

《諦者品》

不損他施

感得堅固資財

《諦者品》

忍苦施

感知心眷屬

 

2.、善巧助他加行及其果報分二: 1. 善巧化導慳吝之家 2. 安處同梵行者

2.1善巧化導慳吝之家: 令慳吝者自己的財物沒有減少,又能做到佈施和隨喜,內心便會歡喜。

2.1.1如是行持的果報:這樣善巧幫助慳吝的眾生,讓他不知不覺中進入佈施的加行,這是菩薩巧慧佈施。

2.2 安處同梵行者:如果自己的親教師、軌範師、共住的弟子、同梵行者性格慳貪而不能佈施,或者雖不慳貪但無資財可作佈施,菩薩就給他資財,讓他在三寶福田中修佈施福業,而自己不作。

2.2.1如是行持之果報: 菩薩以這樣的善巧方便能讓自己得福更加廣大,又能令一類同梵行者調伏慳貪的煩惱,又圓滿一類有善法欲者行善的心願,菩薩從而得以攝受有情、成熟有情。因此,這是自他兼利的巧慧施。

 

3.現無資財而修佈施的方便分四:

3.1 由自工巧集財佈施: 以自己的技能集財佈施

3.2由說正法勸他佈施: 或勸人佈施

3.3 教他轉乞富家佈施: 或介紹別人到富家求乞

3.4善為協助他人佈施: 或協助他人佈施。

 

4. 擇勝妙物佈施、圓滿惠施: 菩薩對所施之物,應當選擇最殊勝妙好,隨來者所好而圓滿地佈施


【預備消文範圍 – 上士道】手抄第15

1: P277/L4 五就所為--P279/L1 故應勤修       (P126/L3--P149/L11)

2 :P279/L2 第三習近--P280/L7 無盡財寶       (P149/L12--P167/L3)

3 :P280/L8 第四此等--P281/L2 勝扼要義       (P167/L4--P195/L5)

 

【行政事項】

一、【2015甘丹赤巴仁波切講經法會】

對象:研討班學員皆可(請先報名)  地點:大悲精舍 時間:3/21()~5/16()

「關心家人,在家造善業」行動方案

推動日期:104.3.30() ~ 104.4.18()  主題:真誠互動、即時溝通

方式:填寫「善行實踐表」( http://blisswisdomclass01.blogspot.tw/)

題綱:

1. 主動關心:在外努力度眾生,不要忽略家中最熟悉的親人

2. 真誠探討內心問題

3. 發現問題就即時溝通:該道歉就道歉,不要讓小事累積成大事,不要讓學習廣論,變成家庭的障礙

4. 迎上師共業計畫: 時間:104.3.31()~104.5.2.()

項目:持誦密集嘛、般若經 回報:每週四上課時

北區生命教育分享會

時間:104.4.18() : 9:30 ~16:00

地點;台北學苑 9-6教室

報名網址:我要報名

※※邀請多位致力於推動大專校園生命教育及共學的老師們,與大家一同經驗分享:如何共學師長『師父教育理念』『觀功念恩』『關愛教育』等美妙芳霏的理念,提升自己生命的格局,並將之推展實踐並融入於校園課程之中,饒益校園師生。

 

 

敬祝 吉祥如意、法喜充滿!

 

12009班全體護持幹部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