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12春009班網誌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20130530課前通知(念死無常5)



親愛的善友,大家好!

本週課程-【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義】念死無常的第三個根本,將探討甚麼是我們當下可以努力的方向?初修的我們的確不易生起念死無常之心,所以慈悲的世尊、大師、師父告訴我們最好的下腳處為:透由思惟暇滿人身難得及無常的迅速,推動我們如實的修行。
另外很歡喜的通知您,本週~李永晃主任會來為大家總結念死無常這個法類,一定要來喔!!

<本周進度>
      論:P84 L5 ~ P86 L9  (法類:下士道~~念死無常)
   手 抄 稿:第5P252 LL3  ~ 6P15 L4
   消文分配:P84 L5 ~ P86 L9 (第一組)

星期四(5/30)晚上,期待您的到來!
若您因事無法出席,尚請回覆告知,非常感恩~


    上週廣論研討:

修習「修念死理第二根本-思惟死無定期
1. 思惟瞻部洲壽無定 (第一因相)
   有誰可以保證強壯的年幼的就一定可以活比較久呢?觀察世人往
   往未滿心願而死,吾應勤修法啊!
2. 思惟死緣極多活緣微少 (第二因相)
   死緣極多,且只要一個死緣成真,我們隨時有死亡的可能。師父
   要我們觀察,周遭幫助我們生活的每一樣東西(活緣),常常反而是
   促成我們死亡的助緣。所以我們睡下去再醒的過來,那真是不容
   易,不容易啊!!吾當了知暇身難得啊!
3. 思惟身極微弱故死無定期 (第三因相)
   身如水沫,無須大損,且能壞命,不要以為還有時間修行,吾當
   思惟死主隨時會到來,不但要修,而且要當下就修。
Ø  決定「從現在起思惟正法」 (第二個決斷)
   師父叮嚀:我們要深深的努力思惟、觀察,使得自己產生決定改
   變惡習的力量,推動自己去修行

※上週的分享非常精彩,讓我們一起來隨喜大家的受用吧!

◎雅棠:分享達賴喇嘛的智慧《人生最讓你感到驚訝的是甚麼?》
法王說:人類為了賺錢失去健康,為了修復健康犧牲了所賺的錢財;因為擔心未來,所以沒有辦法享受現在,因而無法活在當下。活著的時候忘了生命是短暫的,死時才發現從來沒有好好的活著!
雅棠分享說,雖知不易生起念死無常之心,但感恩師長讓她知道把握當下、提起精進修行的心。

◎瑞娟:面臨生命的困境,生起的是殷切依止三寶和師長的心!!
感恩大家,這次因眼疾,在團體中感受到同修無比的關愛,班長因見我長期熬夜、更鼓勵我把提早就寢、保養色身當成修行來實踐,內心除了感動,更有同行相伴而增長無比的勇氣,這是師長功德,感覺到班上同行就像一個大家庭般的和合、彼此相互關心著。
李主任曾說,我們都被老病衰所逼迫,做不了主,而今親自面臨病苦,卻體認到病苦、心不苦,因有廣論的學習,內心生起唯有依止三寶,求師長救護才是最真實、可靠的心。
這段期間認真誦經、拜懺,深刻體會這一生要改一個習氣,是多麼不容易,感恩跟著師長、團體學習,更確認唯有跟著師長、團體學習,自己才不至隨順習氣放逸。
修行是點滴的功夫,真的為各位老師這一年來的堅持不退、精進學習而感動,更感恩各位老師成就了幹部們的學習。

◎碧香:將師長的法領納於內心,堅定地升起從現在起修正法之心!
隨喜碧香老師,第一次消文就能生起與師父引導內涵相應的心,這是宿生的善根。老師更以瑞娟為例,引慶喜書所說:「我們應在身體沒有病苦、沒有衰老的時候好好修行,如此等到我們面臨生病老死時就不會再害怕了」,來和大家共同勉勵。更發願:一定要好好修行。班長讚嘆的說,碧香老師能夠將所消文義與身心相續結合思維,就是最好的消文。

◎昆洲:當下努力追求來生增上、卻又要在眼前也好,這在邏輯上是否相違?
雖然理路尚未很明確,但對佛法的修行有感受到,在追求增上生或重視來世的修行中,確能產生對當下生命更加珍惜的效果
班長:佛法不共於世間的是無限生命的思惟,當我們努力為下一世做準備時,這一輩子的生命就已開始在改變了,決不會因重心擺在來世、而致現世會有所缺損,二者反而才能夠皆得圓滿,請一定要堅持學習!

◎美秀:俗話說今朝有酒今朝醉,好像也是念死無常的反應,請問修道是否有特別的涵義?
班長:這正好是世間錯誤修念死的比喻,都有離苦得樂的本能,但我們都以自己過去的經驗和感受去做,因為無明、不知道正確離苦得樂的方法,往往得到的反而是苦上加苦。經由佛法的學習,得到正確的見解去修持,把握暇滿人身、趕緊修行,面對困境、心想去苦、才不會弄錯方向,得到的才是究竟的快樂。這才是修念死理真正的意涵。

◎志美:學念死,反而不再畏懼死亡,因為佛法告訴我如何做準備!
近來深刻體認,世間的功成名就,是以自己的健康換取而來,但到最後卻沒有帶給我真正的快樂。學習佛法後,開啟了自己的心窗,時時思惟觀察自己當下的狀態,內心卻生起豁然開朗又平安的感覺。

※影片分享:
(摘錄自無常人生~~廣論點亮癌末的歲月林同森醫師的示現
功成名就一名醫 宣告癌末跌谷底
林醫師是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外科部主任,從小到大一路走來,人生可謂扶搖直上、名利雙收。對他而言,預定的目標一步步達成,一切似乎都在自己掌控之中。九十二年底毫無預警的、健康卻亮起紅燈,一次晚宴後身體不適的健康檢查,主治醫師宣告肝臟有80%腫瘤,不能開刀、生命只剩三個月。因此,人生從平步青雲跌落到面臨死亡的谷底。
以前忙著榮耀自己、積集世間財!「自九十三年九月起,我自費打歐洲進口的抗癌藥物,實驗結果顯示它不能讓腫瘤消失,只是讓腫瘤變小。當初忙著賺錢,但所賺的那些世間財在治療過程中還不是全還回去了!」語重心長,但能喚醒幾個人?

誠懇邀約讀廣論 法水滋潤現光明
他的心縮在幽暗的角落飲泣,直到福智同修敲開他的心扉,至廣論班學習後讓他內心重見光明,再次敞開心胸積極學法、如渴飲水,領受滋潤。
當他聽到師父錄音帶裡講到:「某人哪!你到底在忙什麼?等到死亡到來,兩腳一伸,什麼都來不及啦!因為什麼都沒修。」這句話把他打醒了,他打從內心深深的懺悔。 
 
病苦難熬修悲心 三寶才是真依怙
苦有五功德,病中有很多東西可以加強讀廣論的感受,他說八苦中病苦最難熬林醫師藉苦修悲,病倒之後,家人當然也捲入痛苦的共業中,林醫師最難放下的是父母,鄰居關懷他父母說他的生命已由彩色變黑白的,但林醫師安慰老人家說:「你們不用擔心,自從接觸了廣論,我的人生重現光明,我有佛菩薩和同行善友,我不害怕、不孤獨。」他深深覺得對不起父母,做功課絕對不忘迴向給父母,盡量引導他們去皈依、禮敬佛菩薩,只有這個利益才是最真實的。

行政事項:
(一)12春八關齋戒:第一梯次6/1()~6/2()及第二梯6/8()~  
     6/9 ()於鳳山寺!一定要努力祈求!!

(二)暑期生命教師研習營時間:7/8()~7/10(),地點: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網路報名:即日起至531日截止喔!歡迎老師邀約好友上網報名參加 (http:.blisswisdom.org/index.php/2013-summer-camp)

(三) 2013年大專青年生命成長營
第一梯:8/9()-8/12()雲林科技大學;
第二梯:8/23()-8/26()大仁科技大學;
網路報名:5/1-6/9,網址http://youth.blisswisdom.org各位老師都可以扮演學生生命中的貴人,請多鼓勵學生參加,如果老師們可以提供合適課堂宣導時間,我們可以安排校內福青支援宣導喔!

(四)建議大家申請一個gmail帳號,回寄給幹部,才能夠順利進入本班網誌(因為採邀請分享,只有班學員及大專教聯幹部可以進入。)網址:http://bw12a009.blogspot.tw/2013/05/blog-post_21.html

  
12009班全體護持幹部敬上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造作、翻譯、內容和題解


這篇紀錄稿是法尊法師於一九四九年三月間在重慶漢藏教理院講的,當時並承尊法師閱過。現在發表的題目和內容分段。未請看過。讀者可以從這篇稿裏看出:《菩提道次第廣論》是怎樣到內地來的、它的內容主要講些什麼,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它對於真正學佛修行的人有什麼必要和幫助,以及它為什麼叫菩提道次第廣論等這些意義。        弘悲附志

    一、

  《菩薩道次第廣論》是我在一九三四年由西藏回本院(漢藏教理院,下同)來隨講隨譯的。
  《菩提道次第廣論》因為部帙繁多,每使學者很不容易聽得圓滿。記得我去西藏求法,一九二七年從甘孜拉惹巴師父聽廣論的《止觀章》時,起初聽講的人很多,但到後來衹有恒明和我兩個人聽,後來恒明也離去了,連我一人也未聽完。大勇法師臨圓寂時很殷重地囑咐我,教我應去昌都從安東格什學廣論,學了以後,無論如何還要把它傳到內地來。勇法師並說,如果這部書能夠傳到內地,連我們進藏學法的三十幾人所受施主一切供養,都可消受得了而不白費。我遵勇法師遺囑,去親近安東格什。最初,他老人家也未即講授,到拉薩後,因有墀門噶倫作施主請他老人家講,我們二十三人(多為安師原有弟子)才有隨聽。不過。噶倫只聽到中士道便算了,其餘的弟子們也時常缺席,剩下我和紮希卻札兩人;不久,札希卻札亦輟聽,只我一人聽完全論。就由於這種不容易學圓滿的原因,再加上講的人很多是詳講下、中士道和上士道的菩提心處而略《止觀章》,所以就是一般喇嘛也不容易徹底瞭解《止觀章》。但是,這部書對內地學者似乎有緣,就本院來說,從我翻出後,前後有許多人都聽圓滿;至於本院以外的人,勇師最初的略論在成都印行,一般已經有佛學根底的人,喜愛得簡直難以形容,廣論初在本院油印,繼於武漢排印二千部,也是一散而光。勇師的遺囑我能完成,這是我足以自慰的。

    二、

  這書,尤其是《止觀章》很難懂。在跑馬山曾有過這樣的笑話:「與其聽止觀,寧背石頭!」不過,難懂固然難懂,重要卻也重要,因為除了這部書以後,再沒有能把一切佛法總攝起來作為一個補特伽羅所必須的修行方法的。這裏,我可以擺一個故事,並順便說明本書的造作。相當於內地玄奘法師的西藏大譯師仁卿桑波,他畢生從事翻譯,學問的豐富,自然沒有話說。仁卿桑波晚年,當阿底峽尊者應藏王之請蒞藏弘法時,他請喫齋,起初阿底峽尊者問他所學,凡阿底峽所有的,他都懂得,因而讚歎道,西藏有像你這樣的人,實在用不著我來了。但後來阿底峽尊者問到他怎樣把所學的拿來修行時,他說,所學法門很多,只可各門修各門的,各門按各門的儀軌去修。阿底峽尊者就笑起來了,他說,這樣看來,西藏還是需要我哩!阿底峽尊者為什麼這樣說呢?就是因為他有總攝一切佛法而為一個補特伽羅次次第第修行所必須的菩提道次第教授的緣故!
  本書的作者宗喀巴大師,在得文殊菩薩加持而生起真正的中觀見以後,經多人勸請,根據《菩提道炬論》和阿底峽尊者的三傳弟子霞惹瓦的略注,再加以發揮和補充,遂成為我們現在所講的這部偉大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著作的地點是惹震寺,時間為安居期中。後來因廣論過繁,利根人研究起來固有堪能,但智慧稍差的人,就難免望洋興嘆,又經弟子們的勸請,於中摘要而成略論。作者因為深得這個統一的、次第的修行的體系和精要,並以發願文的方式作發願攝頌,盡攝本論要義。這樣,關於菩提道次第的著作,作者宗喀巴大師逐完成著名的廣、中、略三書。此外,作者對菩提道次第的精義,還在其它地方常以各種方式加以提示和攝集、或十頌八頌不等。

    三、

  本論的作者宗喀巴大師,如前述是得文殊的加持而造本論的。文殊指示作者三個要點為造這部論的中心依據:一、出離心,二、菩提心,三、正見。今 人所普遍稱道的「三要」,就是這三項事情。作者持此三要,再用上、中、下三士道的形式組成本論。我們世間一般人,每天所想所為,不外乎「現世」,換句話,即眼前的快樂,「後世如何」這問題,從來就沒有想到過。然而一個人如果不顧及後世的長遠利益,就必然地連脫離惡趣、得生善趣的能力也會沒有,更談不上真正的佛法。因此,要用種種的道理改造常人的心理,使能發起犧牲眼前快樂、注重未來長遠利益的棄惡因、播善種的意樂和行為,就是說,先把學者造成一個很有把握地離惡趣而生善趣的人,作為堪修佛法的基礎,這是很重要的。這就是下士道的作用。
  僅僅這樣一個能修世間善法的下士,還是談不到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是要厭離整個三界生死而求出世的個人解脫,和基於個人解脫而解脫他人的聲聞乘法和菩薩乘法,因此,就必須在下士道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整個生死輪迴的可厭,例如說,三界最高處所的「非想非非想處」,也不過八萬大劫的享受,而這享受的本身且是「行苦」,何況劫滿還有墮落的危險呢!用這樣地道理使下士學者能夠透過三界整個生死輪迴,對之作通盤的考察和厭離。這就是能夠引發「出離心」而徹底解決生死問題的中士道。
  中士道的學者已有自己解脫的能力,唯能自己解脫者才能解脫他人,沒有中士道的能力作基礎的人是不可能作利他的事情的。把一個學者由中士道引入上士道的理由是必須告訴中士:自己之所以要出離三界,完全是因為自己已經確認在整個生死裏,沒有哪一個地方是真正「安身立命」之處,哪怕小到像針尖大的地 方也是找不到的;推己及人,三界一切眾生也完全同自己一樣,如果不出離生死,隨時隨地就衹有痛苦,絕無快樂。由這點出發,想使一切眾生也同自己一樣地得到解脫,於是就去謀求能夠利益眾生的方法。又深知衹有佛陀才能徹底利益眾生,於是就去謀求能夠成佛的方法。這樣,「為利眾生願成佛」的「菩提心」就有可能發起,有了菩提心,就有資格修大乘菩薩行了。這便是上士道的情形。
  但是,依於出離心而發菩提心的上士,主要地要靠什麼工具和應該怎樣才能斷煩惱而利益眾生呢?這就是,衹有在聖教中求得不共的「中觀正見」!因為衹有正見這個東西,才能斬斷煩惱,才能使自己無我,純潔而正確地利益眾生,所以本論接著用很大的篇幅來特別抉擇正見,這就是《止觀章》。

    四、

  《菩提道次第廣論》由於有出離心、菩提心中觀見的精要,由於有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的嚴密組織、就有下面這些特點。
  一、能夠把一切聖教都無餘地賅攝起來,並且都作為實際修行所必須。
  二、這種總攝是以三種士夫為次第的,因此,雖然總攝一切佛法於一身,但是並沒有使人無從下手和不能完成整個修行過程的雜亂和不實際的缺點,而確實是切合「實修的次第」的。
  三、作者在正論之前先對他這部著作所根據的《道炬論》加以說明和稱讚:說明《道炬論》的作者阿底峽尊者的殊勝,使學者因勝人而慕勝法;說明《道炬論》能攝盡一切聖教,使學者知勝法而起勝行;說明對於這樣地勝法應該怎樣地講說和聽聞的規矩,使法師和學者能共知行儀而都得實益。
  四、本論的一切理論,並不是任何沒有真正瞭解佛法的人自作聰明地杜譔出來的而是上自佛陀、下至一切真正得佛心要的祖師們所遞相傳來的;本論述列的修行「教授」,也是古人實修實證的結果,從來源說,作者雖然是述古,但從實踐說,這些「教授」也是作者經過自身的實際修證的,並非徒托尋思所設構的。
  五、本論的教授是用這樣地方法來組織的:先具體地說出教授的事實,接著對所說的事實用正確的理論來成立,最後援引聖所說教作證明。這就使得一切真正信仰佛法並有佛法知解的修學者不能不接受本論的教授,而這也就使得本論的教授不是可以隨意變動的。

    五、

  明白了本論的主要內容和它的特點,我們就可以非常容易地來理解本論的題名了。
  本論題名,也可以依照通常的方法分總、別兩方面來講。
  「論」是總名,它表示這部書不是三藏的經和律,而是屬於論藏的。「論」的梵音叫「嘎噠」,有改除和開顯兩種意義,就是說,論的作用能使學者改除過惡,能給學者開顯諸法真理;玄奘法師所謂「抉擇法相」就是開顯的意思,所謂「教誡學徒」就是改除的意思,凡是真正的論必須具有四種功德:有法、有義、 對治生死、趣向涅槃。論也有通、別之分,就通義講,一切經教皆可名論,因為一切三藏教典都具有改除過惡和進修善法的兩種意義;就別義講,衹有根據佛經而造作的論典才名為論。
  「菩提道次第」是別名,因為這部論不講別的東西,它是專門以菩提道次第為所論的內容的。
  「菩提」是梵音,古譯「覺」「道」「智」「證」,但實際上應以「清淨瞭解」的意思為比較確切。清淨是清淨障礙,瞭解是瞭解諸法真理,因為有障礙就不能瞭解諸法真理,要瞭解真理就必須清淨障礙。但是,實際上所謂菩提,主要地還是指的瞭解,清淨的意思是附帶的;而且這裏的菩提是指的通達諸法真理的「果智」,這種果智有聲聞的、獨覺的、佛陀的三種差別,而在這裏,又是指的佛陀的果智,就是通常所說的「無上菩提」。
  無上菩提是修行人的最高最究竟的目的,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有確切可靠的方法,方法就是「道」。道是能往的意思,也有通達的意思,通達無礙能往目的,就叫做道。世間上說,從開步走的地方到達終極目的地中間所經過的行程,就叫做道,但修行人對於所行的痕跡固然可以叫做道,對於能行的力量也可以叫做道。原來一個人從凡夫到成佛的整個修行過程,實際上是全靠這個人身內智慧的改造的,就是說,真正所謂修行,它的主體是智慧,這種智慧對修行的補特伽羅來說,也叫做道。這裏所說的道,包括形式方面和內容方面的東西。我們通常所說的四念住、四斷……這些東西是智慧所依的形式,是道的方式而不是道的主體,道的主體是按照佛陀所說的四念住等修行方式去修行的智慧,也是在佛所說的修行方法和修行人補特伽羅自身中間所出現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的改變情況。關於道的解釋,《俱舍論》等說得很詳細,可以參考。
  佛所說的修行方法很多很多,但是其中沒有一件不是成佛所必須的,所以任何人要打算成佛,就必須完全地修持佛所說的一切修行方法。這裏的問題是:方法很多而又必須全修,但是實際上修起來,哪一種方法應該在前面修,哪一種方法應該在後面修,這都是有著一定先後秩序而又互相關連的次第的。這就表明,凡修菩提道,第一、對於一切真正佛說的修行方法(道)無論多少,必須完全具備,不缺任何支分;第二、對於完全具備的很多很多的修行方法,必須秩然有序,不亂任何步驟。我們對於這樣又完全又有步驟的道叫做「圓滿清淨」之道。這就是本論題目上的「次第」二字的意思。

  總起來說,菩提是所求的極果;能夠滿足修行人的要求,使他得到所求極果的方法,就叫做道;對於道的一切支分,必須又圓具又不亂,這叫做次第; 本論專門講說從一個純粹的凡夫次次第第地、圓滿地修持足以得到究竟無上菩提這中間所有的道的次第,所以叫做菩提道次第論;「廣」字是一個形容詞,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就是為了簡別作者所作關於菩提道次第的略論,所以叫做《菩提道次第廣論》。


    一九四九、三、十三記於重慶漢藏教理院第一講堂
    (弘悲記)    (原載《現代佛學》1954年十一月號)

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20130523課前通知(念死無常4)



親愛的善友,大家好:

首先,隨喜大家於上周參加台北學苑於佛堂所舉辦的「浴佛法會」,我們首先觀賞《賢愚經》象護品舞台劇演出,請參考本班網誌象護比丘前世只是對菩薩的泥塑坐騎象身做了一些修補與發願,因之換來極為廣大的果報—多生多世出身尊貴,生活富裕安樂,相貌莊嚴,並有金象恆時侍衛。以此之裡,策勵大家在心田之中播下勤種善業的種子。接著我們聆聽讚頌「傑仁波切」,以此一起感恩並憶念宗大師教法對我等法身慧命永恆之饒益。最後師父於影片開示中,提及佛誕的意義和浴佛的內涵:所有眾生追求的真正重心始終只有一件事──離苦得樂,可惜眾生都迷失在事相上,雖然希望去除痛苦、得到快樂的果,卻不知須從苦樂的正因著手,反而走上相反、永遠得不到所希求的結果之路。佛陀不但自己找到了究竟離苦的正因,而且具足善巧方便地引導著我們,只要我們能夠依照著祂指導的方法去做,最後一定可以得到究竟的快樂,這即是我們為什麼要修學佛法的根本原因。


浴佛,從表相上看,我們藉由此供養得到福德資糧,但在意樂上、我們是為了自他皆能夠成就無上菩提,發心幫助自他一切眾生皆解決苦樂的問題、祈求正法久住,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福德、智慧二資糧俱得到,且二者還可以交互輾轉增上、產生廣大資糧。所以浴佛的時候,把握正確意樂很重要,心一定要誠敬清淨,發願修學佛法幫助眾生;以這樣隨順大乘的發心、心情進行浴佛就是最好的供養。

師父並教導我們浴佛的加行浴佛時,手舀香湯,以至誠恭敬的心去洗浴佛身,一方面供養佛,一方面是在洗滌淨除我們自身的煩惱塵垢。灌沐完畢以後,勺子中留下一點點,把它滴在自己的手掌中,然後放在自己的頭、嘴、心上,觀想這是佛世尊加持我們的身語意三門,來滌除我們外身的髒垢,更重要的是淨除我們內心的污垢。通常稱此為「甘露水」或「吉祥水」。我們能夠這樣浴佛,便能獲得很殊勝的利益。「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海,五濁眾生離塵垢,同證如來淨法身。」 這個偈子源自《浴佛功德經》,此中包括對佛的身語承事、財敬供養及依教奉行三個內涵。最後在飲用「甘露水」後,圓滿浴佛法會。

當天學苑佛堂各系列班級齊聚一堂,以及承擔戲劇、讚頌的學長、姐班精彩的演出,讓我們感受到我們是一個大家庭、以及大家法喜充滿,不禁讓幹部們想我們班明年是否也要爭取此音聲供養或戲劇演出之機會呢?接著,我們回到班上繼續研討廣論。

上周次研討進度 (LR P77LL6 ~ P80L3)
上週廣論研討修習「如何修念死理」,隨喜第二組怡萍、素珍、素真三位老師,接力消文並做清楚的解說。
以下先將修念死理 (三根本、九因相、三決斷)整理於下

一、思決定死 (第一根本)
1. 思維死主決定當來,此復無緣能令退卻(第一因相)
2. 思維壽無可添、無間有減者 (第二因相)
3. 思於生時亦無閒暇修行妙法,決定死者 (第三因相)
  •   決定「必須修學正法」 (第一個決斷)

二、思惟死無定期 (第二根本)
1. 思惟瞻部洲壽無定 (第一因相)
2. 思惟死緣極多活緣微少 (第二因相)
3. 思惟身極微弱故死無定期 (第三因相)
  •   決定「從現在起思惟正法」 (第二個決斷)

三、思惟死時除正法外餘皆無益 (第三根本)
1. 爾時親友極大憐愛而相圍繞,然無一人是可隨去 (第一因相)
2. 盡其所有悅意寶聚,然無塵許可得持往 (第二因相)
3. 俱生骨肉尚須棄捨,況諸餘法 (第三因相)
  •   決定「唯修正法」 (第三個決斷)

上周研討到第一根本的第三因相及由此根本所生決斷
3. 思於生時亦無閒暇修行妙法,決定死者 (第三因相)
宗大師提到,縱能至如前所說壽量(一百歲),亦不應當執為有瑕。如《入胎經》云:起初、孩童時期,十年不生應修正法之心;後衰老時,二十年中無力修學正法;中間以睡眠虛度其半,又以散亂、愁嘆苦憂、病等亦耗多時,能修正法時日唯有少許。祖師伽喀巴試算,以人壽六十歲來算的話,真正能修行的時間不到五年(驚!因祖師還是專業的修行者ㄟ!)。

第一個決斷:決定「必須修學正法」
思惟第一根本後的結論為,死怨敵定當到來,而死歿之時,現世所忙的一切,剩下的只是如夢般的空念頭而已。師父說了解了此理,你還要被它所欺誑嗎?如是思惟之後,當起誓願:我「必須修學正法」,因為不修的話,不管你多圓滿,最後醒來必如夢一般、一無所有,甚至還會留下此生過程中所造的諸多惡業。

二、思惟死無定期 (第二根本)
前言:今日以後、百年以前,其死已定,然死亡何時而來亦無定期,要每天生起念死的心。內心若執著不死的過患為:只為今世利益而忙,當死亡來臨,就只能憂悔而死。若能念今日必死的勝利為:能為後世預做籌備、成辦後世利益,今日縱不及死,也已做了為今世、甚且對後世有利之事。師父說:這個地方,告訴我們的不只是一個道理,而是要我們如法地去修習,等修到內心當中,念死之心就生起來了。

※本周0523日進度: 
       論:P81LL4 ~ P86L9  (法類:下士道 -念死無常) 結束
   手 抄 稿:第5P227LL2  ~ P270LL1
   消文分配: P81LL4 ~ P86L9   (第三、一組)

行政事項:
(一)12春八關齋戒:第一梯次6/1()~6/2()及第二梯6/8()~ 6/9 ()於鳳山寺,請向護持幹部報名,請老師們把握學制一年一次的機會,為自己後世暇滿種下正因!
(二)暑期生命教師研習營時間:7/8()~7/10(),地點: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網路報名:即日起至531日止,歡迎老師邀約好友上網報名參加 (http://edu.blisswisdom.org/index.php/2013-summer-camp)
(三) 2013年大專青年生命成長營
第一梯:8/9()-8/12()雲林科技大學;
第二梯:8/23()-8/26()大仁科技大學;
網路報名:5/1-6/9,網址http://youth.blisswisdom.org各位老師都可以扮演學生生命中的貴人,請多鼓勵學生參加,如果老師們可以提供合適課堂宣導時間,我們可以安排校內福青支援宣導喔!
  
12009班全體護持幹部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