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12春009班網誌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20121025課前​摘要


親愛的善友 大家好:

時序漸涼,學法漸濃;好似無明熱惱,讓我們的心也因著廣論的學習,漸趨清涼潤澤!

上周看了幾位師兄姐的生命故事影片,他們的生命因受用法而展開全面的翻轉。當下,每人心中都有著深深的悸動與溫潤。到底是甚麼力量促成這些生命的勇士如此堅定與勇悍的呢?想必是因得到善知識攝受、進而發起欲「報恩供養、依教奉行」的行為吧! 宗大師幫我們歸納出親近善知識的勝利有10種,大師並分別引【華嚴經】、【不可思議秘密經】、【地藏經】、【本生論】及祖師博多瓦語錄等來分別證成,更讓我們產生對依師勝利好樂的欲得心、並心生起而效學的推動力。

剛從印度請法回來的李主任,特於下半堂課前來關懷大家,並分送法王的加持物及分享於印度請法時,法王的開示。

【主任分送法王加持物】
◎加持物的意義與作用:
主任: 摩尼丸是由中藥等磨成,入袋只裝半滿,在法會中由法師們持六字大明咒,誦完10億次後才告完成,此是很大的加持。入袋時一般裝半滿,10億次誦完後,袋中摩尼丸會變滿,不指出家眾有此功力,我的一些朋友在家,以淨信心虔誠持誦,摩尼丸亦會長大。 長壽丸是一種在長壽法會類似的加持物。青稞 (如一紅色米)是在法王的護法廟做的法會中的加持物。也是一吉祥的東西。以上東西,若你相信其有一定的加持力,可將之放置佛桌、書桌等乾淨處,或隨身攜帶;若覺這實在是太神奇, 則可將之視為紀念品即可,單純就想帶回來與大家結緣 。
◎作用:病危或急難時,唸「嗡嘛呢叭咪吽」觀世音菩薩名號,後含於口中,亦可放在水中一起喝下,或家人往生亦可讓其含在口中或放在身邊。 平常可將之帶在身邊,供緊急時使用,青稞據云防小偷特別有效喔。

【分享法王的開示】
主任: 法王先講總論,提及所有人類(無論宗教、種族、文化)與動物,均有「離苦得樂」的共同需求。這與宗教無關,又因人的思想較為複雜,因此所須快樂的內容,也較動物來得複雜。以人類而言,感官本能所得到的快樂是不夠的,更需要的是心靈上需求的滿足。 歸納之,人類具有某些特質時,較易感到快樂。如:愛人、被愛、關懷他人等正面的行為與力量。可分三層次

第一層次:非宗教性的道德觀  無關宗教、種族與文化,人類共通皆有此需求。如:正面思考、關懷、感恩。 據科學家研究,說謊者內心壓力通常較大,而誠實會帶給個人較大的快樂,此是科學可實驗出來的。這對現代社會很重要,此乃普世的價值、即非宗教性的道德觀。

第二層次:宗教層次  此亦為滿足人類追求快樂的本能,而採取的不同看法與做法,這與第一層次是共通的。即使對生命及世界的看法有所不同,也能讓我們的心與生命達到想要追求的快樂。過往,宗教層面可影響較多人,但當今社會資訊發達,交通便利,整個世界混合而居,許多人無宗教背景或有不同的宗教觀,故以宗教言,已無法如以往般利益到多數人,但宗教仍須滿足人類追求快樂的需求。事實上很多宗教,也都提及到如愛與關懷等共通的正面特質,只是見解不同。宗教中又分有造物主(如基督教、天主教)與無造物主(如數論派、裸形派與佛法)二類。

第三層次:佛法的宗教觀  詮釋生命與宇宙,透過修行去除掉不要的痛苦、達到我們想要的快樂,此乃透過一圓滿的教義與看法來達成。而佛法中最重要的見解是,「緣起見」-所有萬事萬物都是有因、有緣的,即是因緣觀(緣起)。它非共生、他生、無因生,所以世間或佛法的善惡,最後皆會回到相應的果報處。依此,就不會想去傷害別人,所以「緣起見、無害行」是佛法中核心的思考 。緣起見又分:業果見(世間的因果緣起)、空正見。增上生靠業果見成辦;決定勝是最後的解脫生死,乃至成佛,靠空正見成辦。

【策勵】
我們學習主要是為了解生命真實的相狀,以達到我們想要的一種幸福的狀態,此乃根本之道。佛法中對生命有一些對生命的看法與修練之道 ,這也是要好好證得的。

【上課Q & A
昆洲: 是否一定要有正知見「於現法因疾疫等或飢饉等損惱身心」業障才能消除?
班長: 親近善士,如理聽聞正法,如理、如法行持實踐,透過懺悔、修行,積極修改錯誤行為為正確行為,才能成立、非憑空而得。佛法與其他宗教信仰不共的是「業果見」即「如是因感如是果的業果法則」。最淺顯的例子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蘋果種子是不會長出葡萄的。種關懷因得關懷果,不可能傷害某人,又得到某人關懷的果,要得到一好的結果是要為此而努力的。 
昆洲: 世間法律講的是「應報」,犯了一定的罪,施加一定的刑罰以作為處罰,此與佛法談的似乎不太一樣! 
班長:佛法不同於法律、也非處罰。業果並非佛陀發明的,它是佛陀發現並將之紀錄流傳下來、本來就是生命的真象。佛法的根本在業果正見、再加上無限生命觀,我們這輩子所造做的善惡是會累積、會帶到下一世的,故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高成: 此概念應仍是「應報」,只是報到下一世。
班長:的確,但這是自己行為本身就會感得的結果,並非外在加諸於你的。
高成: 有一親戚是中醫師,其言某些病況依經驗就是治療不好,若只是小病、會勸病人就安受此果報。但生了病還是要修,非怨天尤人。 如婚姻中的不順遂,此輩子他對你不好,很可能是你上輩子對他不好,或相反,此乃累積而成的。疾病亦如是,若以錯誤方式:如拼命消費,或造惡業以彌補自己受到的痛苦,此惡業是會越積越大的,不如好好親近善知識,如理調伏煩惱,如法修持。如師父示寂前,身體雖受巨大痛苦,但其心是快樂的。所以重要的是如何親近善知識、依教奉行,學習如何正確看待苦境、轉變此苦境。

本周,宗大師將進一步告訴我們,不親近善知識有甚麼過患及對依師法做最後的補充及有交代。
請大家先行備課,鼓勵大家記得要聽師父的錄音帶喔!

本周10/25研討進度:
法類: 親近善士:不依過患者+攝彼等義       廣論: P39 L4 ~ P41L7
音檔: 21B 0027  ~ 22B 1022           手抄V3P161LL4 ~ P202LL4

12009班全體幹部敬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