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12春009班網誌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20121122上課摘要


各位善友,大家好:

為累積大家的學法資糧,本周將進行廣大供養(內涵請參考廣論P110L7-L8),請老師們於6:30進教室,供養完,將可一起用餐,並分享彼此的學習心得與受用

上周研討了總共修法:整個修行的大綱都統攝於此。宗大師對所謂「修」的定義、目的、原因、何為錯誤和正確的修行,都有明確的論述。 並指出若修行時養成惡習慣「任遇所緣,即便修者」,則所希望的「善所緣境」,一定辦不到「定不隨轉」,甚至「終生善行,悉成過失」。師父說:修行一開始就要弄清楚次第、內涵,才開始趨入修行,若養成錯誤惡習,不只此生、生生世世都將空過。

而此處修法,是要「修」對善知識依止的勝利、不依止的過患、觀功生信、念恩生敬。師父說:在所依十點殊勝利益中,可以去找出一條與自己相應的,如: 「諸佛歡喜」、「不缺離善知識」、「惡業煩惱悉不能勝」,如此便容易生起強烈的「好樂要求」。

分享、回饋與問答
儒卿: 自己一開始唸文不是很順,聽了老師們的消文就變得較為順暢, 自己受益良多。這樣的過程,是經大腦思惟後,文字於我就變成更有意義了! 這是自己看文所沒有辦法辦到的。以醫學及精神分析的背景,其實孩子是從視、聽、味、觸、嗅,先做接收,引發情緒感覺,多次固定確定,思維就較「定」。如人會有思惟、執行、及感覺,多次演練再演練,「定」的樣子就比較會出來。,
班長: 此可證成要來上課,因為在家聽音檔是一準備工作,研討班也是一場法會、變心力大,可將準備的拿來印證、對照、消化、內化再吸收。
怡萍:「修」的概念仍感抽象,可否有實作,「修」的時候的例子的分享?
文宇:剛提到,佛法將人的心比喻成猴子跳來跳去,之前不曾想過它的好或不好,但此比喻卻極為鮮活,本論提到「令心安住」應即是「定」的概念。剛與家聲,高成的老師的討論,他們的觀點也令我很有學習,請他們二位跟大家分享一下。
高成:隨著經驗會有很多想法。念頭不見得好壞,但會有所緣對象,其攀附即是一種碰撞,如「驗證」問題,很多學說思想有許多種做法,不知何者為對,所以碰撞,這樣念頭的攀附則是好的。以做學術研究為例,方法目標需先明確,否則東抓一塊理論,西讀一個例子,把「發展心理學」、「佛洛伊德」、「榮格」等全寫在一起,最後可能寫出一篇混亂的論文,也解決不了甚麼真實問題。而廣論應是碰撞後的結果,宗大師已找到一最正確的修行方法。若我們修行卻無法「安住於善所緣」,不斷「任遇所緣」,則最終會找不到修行的方向。
家聲:心是活的,應去碰撞,有所體驗,自己再做整合。無此經驗,要如何相信如何「定」也是會有困難的。人活過,有碰撞,有喜、怒、哀、樂、煩惱、痛苦,了解這就是人生,也才會知道自己所要的取捨。覺得「碰撞的心」應先不分辨其善惡。或者可以由經典中提供智慧為指引,還是要親自去碰撞體驗。
昆洲: 之前自己曾照著禪修的書,將心思淨空,卻總是失敗。心如猴子一定會攀住於一所緣境上,所以心若一定要有所攀緣,與其一昧禁止, 不如將之集中於善所緣,並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心思、減少內在雜音。
班長: 有關「心」的觀察部分,大家可回去練習,仔細地觀察自己遇到境界時的「起心動念」,下周再回來分享。總共修法是否有修成的經驗? 此較難以短時間衡準,大家可觀察走在前面的人,「修」在其身上所產生的作用,如參考班上幾位護持幹部。因為他們走過的路,是將來大家所要走的路。經論、文字的認識會隨著每人自己的學習,而有逐漸深入的體會,能在自己面對境、起貪嗔癡後,覺察自己心已隨轉,轉而調伏自心不為煩惱所動,內心的喜悅將是無與倫比的;但若不學習、不修改,我們就只能不斷隨順著自己的習氣而活。總之,修是有其必然次第,「故於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所以重要的是跨相應自己當下程度的那一步,亦即在自己的緣起點上「修」即可。

本周廣論研討進度將進入「未修中間應如何行」,正修時應勵力修之後,宗大師將會接著詳盡闡述「未修之間」如何不「任其散逸」。請大家先行備課,要記得聽師父的錄音帶喔!手抄本也請改帶第四冊!

本周進度 (11/22研討進度)
法類:修習軌理                   廣論:P46 L8~ P48 L7   
音檔:25A 08:25 ~ 25B 22:20      手抄稿:V4 P7 LL6 ~ P35 L8

行政事項:
12/1 ()關愛教育保溫共學,時間:09:30~16:30 地點:1377-3教室,我們歡迎您!
12/8 ()關愛教育保溫共學,時間:09:30~16:30 地點:1377-3教室,我們歡迎您!
102/1/20()2013經典背誦初階會考」報名截止日:12/15(六)請向班幹部報名,大會規定書目詳請上網 http://bwbook.pixnet.net
 
12009班 全體幹部 敬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